鋼價連續上漲讓鋼鐵行業再次振興 但鋼貿商在逃離
上傳時間:2018-09-17 作者:管理員
鋼貿行業的日漸蕭條相伴的,卻是鋼價的不斷上漲。從3月底至今,鋼材價格呈現“大漲小回”態勢,中間有過兩次回調,也僅是回落200—300 元/噸的水平,“這一波上漲,大概持續了五個月的時間,累計漲幅大約1000元/噸。”鋼鐵網資訊總監徐向春對新金融觀察記者介紹。
眼饞鋼廠
以目前的情況,漲價的確讓鋼貿商有些擔心,但在鋼鐵產業的另一端,鋼廠則因為漲價而賺得盆滿缽滿。
很長一段時間內,我國鋼鐵行業始終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,有關淘汰落后產能的文件從十幾年前就開始不間斷下發,但由于種種原因產能問題并未得到很 好的解決。到2015年,鋼價大幅下跌至十幾年前的水平,此外,霧霾天氣的增多也讓鋼廠成了眾矢之的。“從國家提出要打藍天保衛戰開始,對鋼鐵行業提出限 產和淘汰落后產能等要求,一系列組合拳下來,是看到效果的。”唐山某民營鋼企市場信息處工作人員對新金融觀察記者表示,“最早的環保檢查都是走形式,甚至 有提前通知我們的;前幾年查處的一些小鋼廠也會死灰復燃,但這幾年真的很嚴,拆除高爐限制產能這樣也真正幫助到了符合環保要求的鋼廠。”
從去年開始,各大鋼廠的盈利情況就已經有所好轉,“利潤暴增”“全線飆紅”等字眼常常用來形容鋼廠的生存狀況。于是,鋼廠有底氣一次又一次地加價。
從經濟利益考慮,鋼廠這么做無可厚非,但這也的確影響到了部分鋼貿商的經營狀況。徐向春就表示,這兩年鋼材價格持續上漲,而且供應總體是偏緊的 情況下,鋼廠是很強勢的。“鋼廠在漲價的過程中經常是大幅度地追漲,這樣就有可能導致貿易商拿到手的鋼材價格往往和市場價格持平,甚至有時候價格出現波動 往下調整的時候,貿易商是虧損的。”他分析稱。
這種情況下,鋼貿商必須準確掌握拿貨和銷售的節奏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損失。“就是價格上漲過程中盡量慢點賣,下跌過程中就快點賣,但鋼價一直屬于 高位震蕩,我們拿貨成本太高,所以稍微一點不注意就會損失。”李先生坦言,“鋼價上漲,絕大部分利潤全都讓鋼廠拿走了,我們真的是眼紅,而且已經有那么多 利潤了,鋼廠還增加直供比例,搶占我們的市場。”
的確,近幾年很多鋼廠都加強和終端商戶的合作關系,加大直接供應的比例,但在東北某民營鋼廠負責人眼中,這并不會影響鋼貿商的生意。“和我們合 作的都是城市地區很大型的項目,一般規模的貿易商根本沒有這個能力接這么多的貨,而我們也在增加和大型貿易商的合作。”該負責人還對新金融觀察記者表示, “鋼廠不欠錢,大部分終端都需要賬期,所以這部分市場我們并沒有搶占。”
可能的出路
“以前鋼貿商賺錢方式有兩種,一種是通過信息不對稱賺差價;一種是通過囤貨低買高賣賺錢,就是做庫存。”王平總結。而讓他離開的原因,正是這兩 點幾乎都不存在了。“信息越來越透明,鋼廠賣價多少大家都知道;囤貨成本居高不下,那還怎么賺錢。”當然,并非沒有補救的辦法。很多鋼貿商都和王平一樣引 進了簡單的切割設備,針對客戶的特殊需求提供服務和深加工,這也是一直以來備受推崇的鋼貿商轉型方式之一。但在引進設備半年之后,王平的感覺是:“加工配 送只能賺取一定的服務費用,指望能賺大錢是不可能的,其實用處不大。”
在徐向春看來,這的確是事實,鋼貿商還是主要靠價差來賺錢,這個會很快,所以,中小鋼貿商或者不愿意或者沒能力去做加工服務。但他同時指出,盡 管配送加工不怎么賺錢,“但這是未來的一個趨勢,隨著城市環保要求更加嚴苛以及城市土地空間狹小等問題的凸顯,大量的前期施工包括對鋼筋的焊接、捆綁等都 不可能直接在工地上進行,所以將來肯定是需要有這一塊業務的。”更重要的是,鋼廠的貨一般都是固定型號的,“鋼貿商通過加工配送對分散的小客戶進行銷售, 和鋼廠相比是有一定優勢的。”
除此之外,一些鋼貿商也在積極地尋求新的避險方式,比如期現結合。丁女士就嘗到了甜頭,“兒子學的專業就是金融,所以他幫我做鋼材期貨,這樣店 里的實際經營狀況和期貨操作有時候可以相互彌補一下。”盡管如此,她依舊還是覺得生意不好做,“我是三年前才開始自己做鋼貿的,之前一直給別人打工,見到 過最好的時候。但我已經投了這么多錢做了,就得堅持下去,不像開駕校的已經把錢賺夠了,不做也就不做了。”
無論如何,和十幾年前相比,貿易商的機會和生存空間已經不可同日而語。“以前是整個鋼鐵行業都處在一個成長期,市場容量不斷擴大需求不斷增加, 因此市場機會就會多,現在隨著需求基本飽和以及銷售渠道和銷售方式變化,貿易商的機會就會少得多,生存空間就會受到擠壓。”徐向春說。
其實,早在五年前,傳統貿易商就已經開始洗牌,這過程一直延續至今。“既然賺大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,那就面對現實,想留下的就多做些嘗試,別總想著一口吃個胖子,不愿意堅持的就轉行,也別耽誤時間,騰出空間對整個行業發展也有利。”前述鋼廠負責人表示。(來源:新浪財經-自媒體綜合)
